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朱训地学思想研讨会暨捐书仪式在河北地质大学举行
2017-11-24 17:42:00
来源:河北地质大学
作者:

  11月12日下午,全国政协原秘书长、地质矿产部原部长朱训应邀到访河北地质大学,出席在春秋讲堂举行的朱训地学思想研讨会暨捐书仪式。地质矿产部原教育司长、中国地质大学原党委书记毕孔彰,中国地质大学地学哲学研究所长林芳等陪同朱训部长出席仪式。河北地质大学领导,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局、地矿局相关领导及师生代表近400人参加捐书仪式并聆听研讨会。河北地质大学副校长张小平、毛磊分别主持捐书仪式和研讨会。

朱训地学思想研讨会暨捐书仪式在春秋讲堂举行

  在捐书仪式上,朱训部长回顾了河北地质大学从宣化古城搬迁至石家庄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肯定了河北地质大学取得的各项成绩。朱训部长表示,将自己收藏的三千余册图书捐赠给河北地质大学,希望能为河北地质大学的建设尽绵薄之力。校长王凤鸣代表学校接受了朱训部长的捐书,并为朱训颁发捐赠证书。

朱训部长在捐书仪式上发言

王凤鸣校长接受朱训部长捐书

  校党委书记李军代表学校对朱训部长的关怀与厚爱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他说:“老部长对学校的深厚感情,特殊关心,一直使广大师生铭记于心。老部长曾多次到校亲自指导学校建设,正是在朱训部长担任地质部部长期间,做出了决定将河北地质学院迁至有利学院发展的省会石家庄;并于1985年9月18日专程来石视察新校址,指示学校要“加快建设”;在学校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之际,老部长指示学校要“为祖国培养大批高质量经济管理人才”;而后,老部长又数次来校视察指导,可以说,在学校建设发展各个时期,都浸润着老部长的无私关怀和殷切期望。河北地质大学牌匾“勤奋、求实、团结、创新”就是朱训部长题写的,该精神已经深深融入学校每一名地大学子的血脉中,形成了地大今天的校风学风,并将鼓舞着更多地大学子,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孜孜以求,不懈努力!”

  李军表示,从朱训部长的著作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地质科学工作者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在举国上下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时候,从朱训部长身上,更让我们看到一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怀。希望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特别是地学类专业的师生以朱训部长为学习榜样,将地质人的“三光荣精神”转化为对我们工作、学习的鞭策,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李军书记在捐书仪式上发言

  在地学思想研讨会上,毕孔彰教授以“朱训地学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为题对朱训部长及其著作进行了介绍,指出朱训部长的地学哲学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国服务”的方针,始终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把地质找矿推向了科学找矿的新阶段,“阶梯式发展”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地质矿产部原教育司长、中国地质大学原党委书记毕孔彰在研讨会上作报告

  王凤鸣代表学校在会上发言,感谢毕孔彰教授对朱训部长及其著作进行的精彩导读,让我们对地质哲学、地质找矿哲学和地学思想产生了浓厚兴趣,让我们领略到了朱训部长这位地学大家的风范。王凤鸣希望,地大师生要以朱训部长为榜样,一要深入学习《实践论》、《矛盾论》等马克主义经典著作,坚持学哲学、用哲学,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更加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去分析和指导今后工作学习;二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三光荣”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国土资源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三要把地质文化、地质精神作为河北地质大学研究的重点,同时加强其他学科在文化精神领域的建设研究,将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与地学等学科相融合,引入课堂。

  图书馆馆长陈安国,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地质大学地质学家牛树银教授,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曹静杰分别以“朱训论文学术成果可视化分析”、“哲学指导地学实践,深入探索找矿奥秘”、“用找矿哲学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之路”为题作了大会发言。

  会后,朱训部长一行还参观了“朱训书屋”的建设情况,了解了书屋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并在书屋为学校亲笔题字“更上一层楼”,鼓励河北地质大学继续发扬地质人精神,勤奋求实、开拓创新,祝愿河北地质大学蒸蒸日上、突飞猛进。

朱训部长参观图书馆“朱训书屋”

朱训部长在书屋为河北地质大学题词

  随后,在图书馆四楼会议室,朱训部长一行与校党委书记李军,校长王凤鸣,副校长侯书文、张小平进行了亲切会谈。李军向朱训部长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衷心感谢朱训部长多年来对学校发展和建设的关心、指导和帮助。朱训充分肯定了河北地质大学取得的成绩,同时希望学校能抓住机遇,不断开拓创新,取得更大的发展。

  (供稿人:河北地质大学党委宣传部 王苏欣)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