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农大好故事】把硕士论文书写在雪域高原——记河北农业大学“西部计划”志愿者滑凌啸
2017-03-19 22:21:00
作者:

 

滑凌啸所做的硕士论文为林芝朗县产业扶贫对策研究 

  2016年底,河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收到一封来自几千里之外的公函,抬头用藏文和汉字写着“朗县人民政府文件”,函件中这样写道:滑凌啸同学在我县农牧局志愿服务的一年时间里,将贵院传授的知识理论与县里实际情况相结合,把“太行山精神”与“老西藏精神”相融合,为县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也为今后学习研究夯实了基础。朗县目前正在加快农牧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急需农牧方面人才,了解到该生目前已完成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学习,理论知识扎实,学术作风踏实,目前正在论文研究阶段。因此特恳请贵院允许该生继续在我县从事论文研究直到2017年7月份…… 

  格桑花的召唤 

  2015年5月的一天中午,学校小广场上一如既往的热闹,从自习室回来的滑凌啸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宣传海报吸引了眼神。只记得阳光透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洒落在宣传栏上。只此一眼,去西部的念头便让这颗年轻的心强烈燃烧起来。接下来两个月的报名、笔试、面试、体检等手续让他从一名研一学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西部计划”志愿者。 

  7月23日,每个激动人心的日子总让人记忆深刻,循着格桑花的呼唤,踏上奔赴西部的列车,开始了追梦的征程。没买到卧铺的滑凌啸困了就趴在行李箱上眯一会儿。一路上,有探险的神秘,有对未来生活的期盼,还有河北队30多名小伙伴的陪伴。边走边聊,谈笑话语间冲淡了旅途的困顿和劳累,也激扬了援藏伙伴的青春梦想。 

  历经38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见到了梦中的雪域高原。湛蓝的天空,偶尔飘过的几朵白云,一眼望不到边的山川,美丽传说环绕的圣湖,承载美好祝愿的经幡,抬起头跟你不太熟的牦牛,五体投地虔诚的祈祷者……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神圣。那声声呼唤也由远方的模糊变成了耳畔的清晰动人。滑凌啸说,他是幸运的,在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响应国家号召,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太行山精神”的传承 

  在农牧局的工作条件比滑凌啸想象中的要好,去西藏之前,他是做好了吃咸菜喝粥的准备的。而单位除了为他安排好了山下的宿舍,还提供了各种生活用品以及固定的生活补贴。在奔驰的列车上,他就想象过无数次工作场景:学校历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我要下去,我要到基层去,到农牧区去…… 

  随着对工作逐渐熟悉,在滑凌啸的要求下,上山下乡的机会也逐渐多了起来。不仅对当地的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农牧民的沟通也不再是问题。“一果,一椒,两桃”的特色产业,农机购置补贴;农业产业扶贫等等,这些材料和数据早已熟烂于心。志愿服务期间,他参与完成了《林芝市朗县“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申报、“雅鲁藏布江裂腹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申报、 “朗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等,说起自己负责的工作,滑凌啸如数家珍,自信满满。他说,能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能亲眼看到对身边人有所帮助,真是一件快乐而幸福的事情。他的研究生导师许月明教授说,滑凌啸的研究方向是扶贫规划,朗县就是贫困县,就让他与当地特点紧密结合,做“朗县产业扶贫对策研究”这个方向的论文。 

  他深知,来西藏志愿服务,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代表了学校,代表了无数有梦想的青年志愿者……河北农业大学“崇德、务实、求是”的校训以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早已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根植于内心。农大学子特有的骄傲和自豪感陪伴他穿越崎岖的山川,走过泥泞的田间,也陪他度过每一个孤枕难眠的夜晚。 

  2016年2月单位的人都走了,滑凌啸在西藏度过了第一个春节。街头巷尾几乎看不到人。虽然有同事招待,可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人。感受着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欢庆气氛,想想千里之外的亲友,一时之间,百感交集涌上心头。滑凌啸一路狂奔到了雅鲁藏布江边,大吼几声,一直吼到上气不接下气……。不记得是否流下过眼泪,只记得那天的晚霞映红了整个天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