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爱学习本是娃娃天性 爱学习的小船为何说翻就翻?
2016-04-28 17:56:00
中国教育报
作者:

  中国家长最关注如何让孩子学习好,最喜欢研究如何让孩子爱学习。殊不知爱学习原本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是从柔弱不能抬头的婴儿经历“三翻六坐七八爬”长大的。谁见过懒惰不肯学走路的宝宝?哪个学龄前儿童不具备“十万个为什么”的求学精神?实际上,孩子爱学习不是成人培养出来的,不爱学习才是成人培养出来的。所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是,孩子越大越不爱学习,家长越努力培养孩子越不爱学习。

  不爱学习的孩子,是父母用打击法、期待法和包办法培养出来的。

  爱打击孩子的父母往往有个被打击的童年 

  对孩子严格要求的父母常用打击法,具体操作上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零敲碎打法,即一一指出孩子学习过程中所有行为上的毛病,比如“这个字写得真难看”“这次考试又比上次差”“你总是写错别字”等,不断让孩子感受自己行为上的错、错、错,达到让孩子失去自信的目的。

  第二种方式是整体打击法。儿童的自我认识依赖于成人的评价,“你脑子进水了?猪一样”“你就是学不好数学”“我看你就是不行”“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娃?”“你跟某某某就是没法比”等贴标签的方式,不断让孩子确认自己秉性天赋的差、差、差,摧毁他的自尊,挫败他的自信。

  打击法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孩子很快放弃努力,承认“反正我是不行的”。如果在外人甚至众人面前使用打击法,摧毁孩子自信的效果就更加明显。

  爱打击孩子的父母特别能发现别人的缺点,特别擅长批判指责。因为他们童年时也曾经是个被指责、被批判的孩子,也被父母贴过负面标签,对自我是否定的。于是成年后无论人生是否成功,内在标签并没有揭除。

  这类父母缺乏欣赏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如家庭教育专家郑委所说,心里装着珍珠的人看到的都是珍珠,心里装满垃圾的人看到的都是垃圾。父母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取决于他们在童年时被父母认定为珍珠还是垃圾。

  心理学上有个投射原理,人们会将对自己的不满意投射到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孩子身上。那些给孩子贴负面标签的父母,其实是将自己童年被批判、指责时积累的不良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无数饱受家暴痛苦的孩子,长大后还会暴打自己的孩子,原因就是如此。

  高期待的父母往往自我价值感低 

  认为自己的人生很成功或很不成功的父母常用期待法。比如“我跟你妈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你怎么也得考个一本”“妈一辈子没能上大学,你要为妈争口气”“爸爸童年多想学钢琴可惜没条件,你现在可要珍惜机会”“隔壁阿强总是考前十,你无论如何不能落在他之后”。父母的期待成为孩子的压力,压力可以转变为动力,这样的孩子会很努力。

  如果孩子的努力没有达成父母的期待,多数父母会转用零敲碎打“打击法”,少数修养好的也难以掩饰失望和伤心。孩子会因内疚而加倍努力,废寝忘食也要达成父母的期待。

  当孩子努力达成父母的期待时,多数父母又会油然而生“你可以飞得更高”的念头,产生更高的期待,却不考虑弹簧超越限度的后果。我的一个大学同学不仅成绩好,还是校艺术团主演、校运动队健将、校学生会干部。大三时当选全校十大模范生,人人赞她前途无量,基本内定要留校任教。可当父母告知她表哥考上研究生出国留学后,她又开始了新的奋斗,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大四时突然精神失常,治愈后因药物副作用变得肥胖且迟钝,毕业后分配到一所普通中学,最终跳楼身亡。

  近十几年,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直线上升,至少有上百万青少年拒绝上学,他们不仅厌学,也厌社交,厌运动,整日呆在家中,沉溺于电脑游戏不能自拔,甚至心理崩溃、自暴自弃或与父母严重敌对。其中出问题最多、最严重的,都是曾经学业优秀的孩子,父母无上限的期待让他们不堪重负,生命力呈现极低的状态。

  高期待的父母往往自我价值感比较低。价值感的高低与事业是否成功无关,有的人成功却不自信,输不起,爱计较,于是将填补自己

  低价值感的需求转移到孩子身上,通过孩子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的成功,而这个没有上限的成功往往是通过比较来完成的,譬如孩子回家说今天获奖了,父母会问“全班多少人拿奖?”假如“全班大部分人都拿奖了”,这类父母就会说“那你有啥好高兴的?”

  期待法会让孩子丧失对学习的热情与主动。即使有些孩子终于努力达成了父母的理想,却丧失了自己的存在感,潜意识里充满了愤怒。这种孩子一旦离开父母就可能再也不主动学习,上了大学也会成为大学校园里终年闲玩的学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