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河北实施文化大搜索活动 引导中小学生爱国爱乡
2009-11-19 10:48:00
作者: 中国青年报 樊江涛

  “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可除了课本上说的那些,这桥再没啥可说的。”

  以前,若是在赵州桥的“老家”——河北赵县让当地中小学生讲这座桥的故事,大多数孩子会这么回答。如今,一项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的“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让他们发掘出了很多关于这座古桥的故事。比如:传说中张果老骑的驴子的“蹄印”,原来是防止桥侧倾、用来分流车辆的车行道标志。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我被祖先的智慧狠狠‘震’了一下!”从赵州桥志里搜出“蹄印”答案的张士通在作文里写道。在“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试点县的赵县,张士通所在的石塔实验学校专门成立了“赵州桥小研究会”,有4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他们从网上和各类纸媒资料里,搜出了数十万字的赵州桥故事。

  从2005年开始,团河北省委实施了“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目前河北省全部172个县(市、区)的中小学生都加入到这一活动中。网上查找,实地“探宝”,查阅史料,参观高科技产业……孩子们正通过各种渠道,搜寻着家乡土地的精彩。

  “爱祖国首先要从爱家乡开始。”团河北省委书记王晓栋认为,在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阶段,“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通过家乡文化这一最鲜活、最持久、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人文资源,使孩子们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有助于培养孩子们活泼开朗、团结向上的性格和爱党爱国的朴素情感。

  “家乡并不缺乏精彩,只是缺乏发现的眼睛”

  几年前,河北省少工委曾对省内5个市的青少年进行过一次“家乡文化认知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对自己家乡的了解程度偏低:保定市86%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定窑遗址是保定的名胜古迹;邯郸97%的被调查者不知道“毛遂自荐”等成语出自家乡邯郸……

  “孩子们能在网上把世界精彩尽收眼底,却忽略了身边的精彩。”河北省少先队总辅导员郭文邺感慨道。

  “其实,各自的家乡并不缺乏精彩,只是缺乏关注和发现的眼睛。”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刘绍本认为,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无疑是对准了网络时代青少年注目的“焦点”。

  活动组织者有信心让孩子用自己搜索出的成果爱上身边的精彩。

  保定市的中小学生参观了位于家乡的我国首座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大厦。“中国电谷”的小居民对新能源有了最直观的感受;邯郸市中小学生搜索到了1584条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沧州铁狮子正不断开裂,沧县旧州镇东关学校“铁狮子兴趣小组”的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治愈”铁狮子开裂的“药方”……

  “孩子们搜索的热情和能力甚至把我们老师和家长都吓了一跳。”赵县石塔实验学校校长张同锁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北京残奥会时,孩子们对赵县籍勇夺轮椅竞速3块金牌的残奥运动员李虎召展开的一场“搜索”。

  那段时间,孩子们每天都会热烈地交流自己搜索到的关于李虎召的各种信息:“他家就住在大安村,中学也是在大安中学上的。”“他从小胳膊就特有劲,扳手腕同学们都扳不过他!”“由于腿有残疾,在教室里他都是用手交替拄着课桌向前‘走’!”……

  孩子们最后甚至了解到了李虎召少年时的小伙伴郝慧召——两年时间里骑着小三轮,风雨无阻接送李虎召上下学。“李虎召是我们心中的明星,郝慧召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孩子们深受触动。

  “大搜索活动以县域为单位,就是让孩子们非常方便地搜索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热土的文化,使青少年能够体验,能够实践,从而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团河北省委副书记、省少工委主任韩立群说,“作为享誉中外的文化大省,燕赵大地拥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是青少年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搜索是发现的过程,也是行动的开始

  “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开展以来,人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搜索的兴奋点与新闻热点几乎同步:7月“世纪日全食”,天文学家郭守敬成为邢台青少年的搜索热门;国庆长假,大阅兵高居搜索榜榜首,“激情河北”彩车也是热门关键词;10月,随着“雪龙”号出发,南极科考备受孩子们关注,中国第一位从陆路进入南极的女科考队员、邢台籍女博士韦利杰成了邢台孩子的骄傲……

  08年8月,一位被搜索出来的“特殊校友”出席了石家庄支农路小学的少先队大队会。

  24年前,在石家庄曾经出现了一个全国知名的“沉绿湖救人英雄群体”。为救一名落水儿童,许多人伸出了援手,其中,青年工人王德恒献出了自己年仅28岁的生命。

  在大搜索中,支农路小学的孩子们从当年的新闻报道中发现,被救的落水儿童竟是自己的校友。他到底是谁?现在在做什么?当年王德恒又是怎样把他从水中救起来的?在师生的共同搜索下,这位几乎在人们记忆中消失的“特殊校友”终于被找到了。

  提起24年前那一幕,当年的落水儿童、如今已34岁的工人刘占华热泪横流。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在他的讲述中被真实还原。“这是我参加过的‘史上最令人感动的大队会’。”一位六年级男生这样表达内心受到的震撼。

  “‘家乡文化大搜索’就是要把活动还给少先队员,要让孩子们自己去搜索,在过程中发现美好,受到教育。”团河北省委少年部负责人李建茹说,“广大少先队员通过人物专访、现场考察、实地调研、下载资料、观看影视作品等方式进行搜索,培养了他们的交际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有积极作用。”

  文安县的孩子当上了“家乡文化旅游专线”的业余小导游;平山县的孩子在县电视台客串起了“话说平山”的主持人;在享誉中外的金丝小枣之乡沧县,孩子们成立了“小枣研究会”,学会了给小枣剪枝、开甲,还搜索出大量的科学种枣知识。

  “在沧县东部地区,一些刚刚开始种植枣树的农民,时常要听自己的孩子的意见。”团沧州市委书记陈建说,依靠掌握的有关知识,孩子成了父母身边的“农技员”,随时向父母通报最新的种植技术。“可别小瞧我们这些小专家!他们可是推动了县里‘小枣东扩’种植规划的‘大功臣’。”

  让精彩刻在家乡文化里,印在孩子心里

  沧州市海兴县甘草小学位置偏远,只有4个年级、42名学生。这里没有电脑和网络,但这里的“家乡文化大搜索”同样精彩。

  在每间教室的后墙上,专门开辟出展示孩子们搜索成果的小展板,花花绿绿,成为简陋教室的一道风景:有孩子们走访邻近村庄,寻访村庄名称由来的调查报告;有用自家房前屋后采摘的各种植物制作成的标本;还有从旧报纸杂志上剪下来介绍沧州市及海兴县的“豆腐块”……

  “家乡的精彩印在孩子们心里,最终会长成一种源自心底的自信。”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刘绍本说。

  沧州的中小学生将搜索到的地方名人、风景名胜等图片和文字制作成漂亮的书签,夹在课本里。石家庄华夏小学将孩子们搜索到的有关家乡文化的图片和文字制作成课间玩儿的各类游戏棋,其中“寻根之旅飞行棋”、“聚宝盆探宝棋”、“家乡美如画旅行棋”还申请了国家专利。

  依靠全省中小学校信息库,“家乡文化大搜索”等各项活动通知,通过短信就能从团河北省委瞬间传到全省近两万所中小学大队辅导员手机中。正是团河北省委积极推进的扁平化管理中的这个“妙招”,确保了家乡文化大搜索对全省近两万所中小学700万名孩子的“全覆盖”。

  河北共青团组织准备将这些精彩的乡土信息结集成《可爱的家乡》“电子书”,172部,每个县一部,“书”中的内容全部来自孩子们的搜索成果,通过互联网方便各地孩子阅读。

  “把搜索出的精彩留住,让活动长效化、固定化,是我们下一步考虑的重点。”团河北省委书记王晓栋说。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2020-10-01 09:33
SRC-1299836029 2020-09-08 10:19